文章分享

從「不作聲」到「樂於交流」

2021-06-27

公教報

 

『我九歲的兒子原本很愛說話,但因為一些不愉快的經驗,變得害怕與別人溝通。情況持續了一年多,直至他見了一位遊戲治療師,才得以改善。遊戲治療師不僅約見我的兒子,還讓我及丈夫參與當中兩節的治療。在過程中,我們看到遊戲治療師很有耐性地陪同兒子自主地選擇玩具,他們的互動,讓兒子舒發了內心的感受及不快,這些都是我們沒有察覺,亦沒有作出適當的回應。現在,兒子已經回復樂於與人溝通,而我和丈夫也學懂與兒子在空閒的時間進行一些親子遊戲,這不僅讓我們的關係更加親密,亦讓我們可以更快發現兒子出現問題時,而加以補救。』

以上是一位讓兒子參與了遊戲治療後的母親回應,你會覺得不可思議嗎? 遊戲真的有這麼大的威力? 『我和子女也有遊戲時間,但他們只會發脾氣,問題卻沒有改善。』

「要了解一個人,觀察他玩一個小時的遊戲,勝過和他談一年話。」 ----- 古哲學家.柏拉圖。  

遊戲是兒童最自然的表達方式,美國遊戲治療協會 (APT) 介定遊戲治療為「遊戲治療師根據遊戲治療的理論學派,有系統地透過遊戲為孩子進行治療,讓幼兒/兒童得以預防或疏解心理社交困擾,並達致最大的成長和發展。」

 遊戲治療師著重與幼兒/兒童建立安全互信的互動關係,讓他們可以自在地透過玩具/遊戲表達自己的內在經歷、需要和感受。在與他們同行的過程中,遊戲治療師運用敏銳的觸角和特定的治療技巧協助他們加強自我覺察、情感表達、接納限制、肯定自己及解決困難的能力。

而親子遊戲治療是家庭治療和遊戲療法的結合,以改善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主要運用兒童中心取向遊戲治療的基本技巧讓父母可以掌握當中的技巧。內容涉及父母和孩子每週在訓練計劃中一起參與獨特的遊戲,最終希望讓父母成為孩子生活中的治療員。

協助孩子舒發感受也可以適當地使用一些工具,中心最近重新印製了一批 “A – Z” 我的感受咭,當中有正面及負面的不同情緒,父母可以透過這些感受咭明白生活體驗對孩子的影響、接納及體恤孩子的情緒需要,最重要是創造與孩子一同分享的空間。

 

明愛全人發展培訓中心
伍麗萍女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