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享

救生圈

2021-03-21

公教報

 

對婷婷(化名)來說,創傷不單是小時候家人對她造成的傷,亦是一次又一次在親密關係中被背叛和拒絕的痛。

六歲的婷婷已有一個問題在腦海,「為何父親不愛她?」。

 

爛掉的救生圈

婷婷形容她的童年是沒有安全感的。她會記得父親如何虐打、侮辱、欺騙和利用她。漸漸地,她認為自己是被嫌棄和沒有價值的。但同時,內心有一部份的她渴望被重視、被愛,因此長大後,她嘗試在親密關係中尋求那份愛。

為了抓緊那份被愛的感覺,即使對方出軌和對她拳打腳踢,婷婷亦默默地承受着。她更曾反鎖當時的男朋友,令對方不能離開她,彷彿只有留在對方身邊,自己才是有價值。小時候沒有得到的愛,到長大後在各段親密關係中尋覓,換來的卻是滿滿的傷痕。在不能承受再多的傷痛下,她曾嘗結束生命。

毒品是救生圈,即使有害,也要抱緊,否則會遇溺於痛苦中。

 

痛苦中誤找有毒的救生圈

婷婷初次服用的安眠藥是醫生處方。當時她剛經歷男友的背叛而企圖自殺,情緒不穩,需用藥入睡。漸漸地,安眠藥成為了她的救生圈,種種傷痛及對自己的負面感覺,似乎都在它的幫助下,一掃而空。「睡了就沒有事,不用煩惱」,這想法深深烙印在婷婷腦中八年。

這八年期間,婷婷為自己築起了一道牆,切斷與世界的連繫,以保護自己不再受傷。在牆的背後,她切斷了與自己的連繫,只剩空洞的她和安眠藥,昏昏地過日子。而連繫對婷婷來說是「痛」的。

 

覺察、接納、自愛

直至八年後,婷婷來到明愛樂協會。社工以創傷知情照顧的角度,協助她穩定傷痛帶來的情緒起伏,讓她安全地觸碰一直忽視的感受。婷婷明白到她的自我質疑及對人的不信任,是源自成長和人際關係的創傷。她頓悟到自己一直視毒品為處理創傷的唯一方式。在輔導中,婷婷八年以來第一次赤誠地面對自己,亦是她學習自愛的契機。在穩定及覺察傷痛的影響後,婷婷學習接納傷痛,重新與己相連,並選擇毒品以外更好的方式善待受傷的自己。

 

明愛樂協會  
譚美寶社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