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報導

「偷拍:偷走了什麼?」 - 從性文化及性別角度為切入點的研究發布會

  2022-04-26

香港01, 明報, 昔日東方, RTHK, 晴報, 香港文匯網, 星島日報 及其他報章

 

因偷拍問題尋找明愛朗天協助的新增人數,由2015年佔本服務人數38.4%(28人),逐年遞增至2019年佔68%(70人 ),到2021年更達77.5%(86人),超過四分之三。為深入探討問題,明愛朗天計劃於2019年開始,與嶺南大學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副教授陳效能博士開展「偷拍︰偷走了什麼?」-- 從性文化及性別角度為切入點的研究,以質性的方法,訪問了50位明愛朗天計劃因偷拍問題而尋找協助的服務使用者,從他們的論述解讀偷拍現象,了解「偷拍」性私隱問題,喚起社會大眾對「偷拍」的認識,探討預防偷拍的新可能。

研究受訪者全為男性,以偷拍穿裙的女士為主。他們表示偷拍過程的刺激感及滿足感最吸引,而不單是性慾望的問題。偷拍成功讓他們覺得「擁有了」,但大多不會儲存相片,也不會外傳。不少受訪者認為偷拍是不應該和羞恥的事,但同時又以為影響不嚴重,認為過程中沒有受害人,亦將「偷拍」理解為侵犯私隱,而非性侵犯或性暴力。研究發現不少偷拍者是在沒有計劃下,在日常生活的場所進行了第一次的偷拍,認為偷拍能夠容易做出;一些受訪者認為色情媒體可能是影響自己偷拍的因素,當中傳遞的「慣性視角」可能強化了他們對女性身體的想像。

個案分享

50歲的K於十幾年前開始「偷拍」,認為是「生活的一部分」。他在五年前第二次因偷拍被捕,方感到問題嚴重及後悔,希望尋找朗天服務「戒甩」偷拍。起初K覺得自己控制不了偷拍,透過輔導他回顧了作為小職員在舊公司被重視的經驗,發現自己珍惜被欣賞和信任的關係,就是支持不再偷拍的希望!K亦透過聆聽受害人聲音,發現「覺得無傷害」這想法才是最傷害。K本來以為來朗天是學習控制不偷拍的方法,現在卻自然而然的不用特別控制,感嘆「原來真係可以唔影!」

專業呼籲

項目督導主任江寶祥表示,建議為涉及性私隱的偷拍正名,與「狗仔隊」、「街拍」等偷拍行為作出區分,如「強攝性私隱」、「性強攝」,以加強侵犯性私隱的嚴重性。在教育方面,社會須擴闊性教育內容,灌輸平等、尊重雙方界線意願的概念。計劃社工彭鳳儀認為,去年新訂立的窺淫罪宣傳不足,未能對偷拍者構成阻嚇作用,建議有關宣傳可加入違例者的刑罰,及增加大眾對性暴力的認知。

及早求助

不論背景、婚姻狀況、教育程度、職業和宗教背景人士也可能做出偷拍性私隱的行為。為讓公眾可以了解自己與偷拍問題的距離,思考自己對於做或不做出「偷拍」的考慮和帶來的影響,明愛朗天計劃設計了【 「偷拍」與我的距離 — 自我評估 】六條問題,讓公眾可以及早覺察問題,並盡早尋找協助︰  

【 「偷拍」與我的距離 — 自我評估 】

1. 我會唔會將自己諗過或做過「偷拍」嘅事同人講呢?點解呢?
2. 我覺得「偷拍」係個咩問題?
3. 我可以從「偷拍」攞到啲咩呢?
4. 我覺得偷拍為被拍嘅對象帶嚟咩呢?
5. 我覺得偷拍會唔會為家人、朋友帶嚟影響?
6. 我有冇諗過或試過唔「偷拍」呢?點解呢?

                                                                                                           

重溫直播 發佈會

相片來源 香港明愛朗天計劃

報章報導 Bastille Post I TOPick I 香港01 I 明報 I 昔日東方 I RTHK 晴報 I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I 香港文匯網 I 星島日報 I 獨立媒體 I 頭條日報 I 東網 I


 

返回